關於直島家計劃與護王神社的定位
護王神社是直島「家計劃」中的一個重要案例,不同於多數以老民宅為基礎改造的作品,它是一座真正具有歷史與在地信仰意義的神社建築。原神社始於足利時代,為直島本村地區的氏神所祀,但至2000年前後因年久失修而損毀,最終在「家計劃」的框架下展開重建。
這項重建由藝術家杉本博司負責設計。與一般修復不同,他並未一味遵循既有神社建築的形式,而是從信仰與歷史的源頭出發,思考「在伊勢神宮等制度化建築出現之前,日本人如何看待神與自然的關係?」他推測,早期信仰可能與自然中具有特殊能量的場所有關,例如巨石、瀑布或老樹等「力之場」。基於這樣的理解,他將護王神社設計成結合信仰儀式、藝術性與歷史想像的空間裝置。



因此,護王神社不僅是一座神社,也是一件藝術作品,承載著直島本村在地社群的歷史記憶與當代藝術的實驗精神。它是「家計劃」中少見與宗教空間直接對話的實例,也體現了藝術如何參與公共與精神層面的重建工作。
護王神社空間與建築設計特色
護王神社的空間構成分為地上與地下兩個部分,由一段透明的「光之階梯」串連,形成一個垂直向內的精神場域。地上的本殿與拝殿由白木、石材與玻璃等極簡素材構成,展現杉本博司一貫的極簡主義與空間感知美學。而地下則設置了一座仿古墳形式的石室,由工匠以手工方式一點一滴挖掘而成。

設置石室的概念,源自對於人類早期宗教意象的探索。他思考「語言出現之前,人類是如何感知神聖與自然的?」這樣的思路與他知名的《海景》攝影系列相呼應。在《海景》中,他拍攝全球各地海平線,試圖尋找古人與今人眼中海洋視覺記憶的連結。而在護王神社,從石室出入口望出,正可見瀨戶內海的水平線,讓觀者在古代墓室般的空間中,與千年來不變的自然景色對話。
此外,神社核心的巨石——重達24噸的天然石材,來自岡山縣的萬成山,是象徵神明降臨的「依代」。將此巨石運至神社頂部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工程,運輸與安置過程皆需精細規劃與現地調整。此巨石也成為地上與地下空間的分界點,僅讓光線穿透而非直接連通,使「神的所在」成為一種需被穿越與凝視的象徵性體驗。
整體而言,護王神社是一座將古代信仰形式、當代表現手法與建築技術交織的空間實驗。它既保有在地神社的社會功能,也透過藝術語彙重新詮釋人與自然、神與時間之間的關係,成為一座過去與現在共存、可被體驗與反思的神聖場所。



實際參觀體驗與感受:一場關於內在與自然的靜謐對話
走進護王神社,是一段既具儀式感又極為靜謐的旅程。從外觀看來,它與村內其他建築並無太大差異,仍保留著傳統神社的木造結構與低矮屋簷。進入後,首先會經過一小段庭院,白色碎石鋪地與古樸的木質圍欄圍塑出一個潔淨、寧靜的過渡空間。在島上的海風與午後陽光之中,這片庭院像是一道洗滌塵囂的結界,悄悄將人帶入另一個時間層次。
順著通道進入地底,是一座狹小而簡約的石室,仿若古墳般寂靜幽深。空間幾乎全黑,僅有微光沿著玻璃階梯滑入,光源在地底與石壁交織出極為純粹的氛圍。這裡沒有任何裝飾,只有混凝土、石材與深沈的寂靜。與地面神社明亮開放的感受相對,地下石室更像是內心黑暗的場域,是一個為思考、沈澱、對話而存在的空間。
在2016年秋天與2019年春天兩度造訪護王神社。第一次到訪時,還有工作人員控管石室進入人數,導覽員特別提醒:「離開石室後,請筆直走向可以望見海景的那個位置。」當時並不了解這片海景與作品之間的連結,直到後來認識杉本博司的攝影作品,才真正恍然明白,當年那片靜默中出現的瀨戶內水平線,為何會如此令人動容。



護王神社資訊
地址:香川縣香川郡直島町本村
交通方式:從宮浦港搭乘町營巴士至「本村」站下車,步行約5分鐘
是否包含於家計劃通票:是
開館時間:10:00–13:00、14:00–16:30
公休日:週一(若逢國定假日則順延一天)
建議參觀時間:約15–30分鐘
注意事項:石室內禁止拍照 (應該是基於安全考量,裡面真的很狹窄),實際情況請依現場公告為主。
官方網站:https://benesse-artsite.jp

結語:穿越黑暗,看見內在的光
護王神社藏身在直島本村的小徑深處,離開街區得走上一段石階。它沒有鮮明的入口標誌,用空間、光線與靜默,為每一位走進來的人,鋪設出一條向內的旅程。狹長通道像是一道幽深的裂縫,雖然旁邊還有其他參觀者,但四周的黑暗,扶著兩旁狹窄的牆面前行只有腳步聲與心跳聲伴相伴。抬頭——那道光學玻璃做成的階梯,通向石室外引進天光,彷彿從另一個世界透來的一束訊號。那一刻,我彷彿不是穿越了空間,而是穿越了自己的某一部分。
那是一次非常私密的感覺,像是穿過了自己內心的黑暗隧道,在寂靜與孤獨中,與某種久違的自己相遇。站在石室中透過小窗,靜靜地看著方塊中一分為二的海天兩色,感覺著呼吸、光影、空氣與自己。彷彿整座建築就是一座精神裝置,而我,正好是它的一部分。
離開石室,走出那條黑暗通道,走向石室小窗正上方的高處眺望,雖然稍有樹枝遮掩,但瀨戶內海那道幾近水平的天與海交接之處,我看見了某種遙遠卻熟悉的東西——它不是未來,也不是過去,而是此時此刻的自己。
護王神社,不只是走進去的地方,更是我真正「走進自己」的地方。

參考資料:
杉本博司が設計した神社、「護王神社」の制作ドキュメント
杉本博司はなぜ「護王神社」に石室をつくったのか?
本博司 前編「芸術は人類に残された最後のインスピレーションの源である」
杉本博司 後編「芸術は人類に残された最後のインスピレーションの源である」
護王神社 アプロプリエイトプロポーション
相關閱讀
